第三届全国肿瘤精准治疗大会在天津召开

  央广网天津12月14日消息(记者王漪 苏平)12月14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主办的“第三届全国肿瘤精准治疗大会”在天津召开。大会以临床应用为导向,聚焦肿瘤精准检测、肿瘤分子靶向热点、肿瘤微生态三大前沿话题,围绕临床新进展、科硏新方向、病例MDT等内容,重点推动肿瘤精准防诊治方案、临床决策系统、分类应用技术平台的应用,为中国人群典型疾病精准医学临床方案的示范、应用和推广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第三届全国肿瘤精准治疗大会在天津召开

  大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苏平 摄)

  大会执行主席、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郝继辉介绍,当前的肿瘤诊疗已进入依据个体基因组学特征、生存环境、生活习惯进行干预和治疗的精准医学时代,要求在综合考虑患者各项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检测肿瘤患者的基因分型,有针对性地为肿瘤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精准诊断则是“量身定制”治疗方案的前提和基础。

  以素有“癌中之王”称号的胰腺癌为例。目前胰腺癌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都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中位生存期仅6个月,5年生存率不足7%,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然是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胰腺位于腹部左上方,被前方的胃、周围的肠等器官掩盖,具有症状隐匿性强、特异性差的特点,难以早期察觉,等患者意识到胰腺出问题后,再依靠影像学检查、肿瘤标记物等方式帮助明确病情,往往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绝大多数患者首次就诊时已发展至晚期或局部晚期,可手术几率不足20%。

  “因此,要想做到精准治疗胰腺癌,首先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就是怎么做到早期诊断,以及如何为局部晚期患者创造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郝继辉教授介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胰腺肿瘤团队经过研究发现,应用血浆miRNA表达谱、肿瘤标志物联合循环肿瘤细胞CTC,不仅可以进行胰腺癌鉴别诊断,以70%-90%的高检出率更早发现癌细胞,还可通过动态数据跟踪后续治疗效果。而通过3D影像分析平台实现胰腺癌术前精准分期、通过分子诊断与肿瘤生物学行为评估进行胰腺癌精准化诊断、术前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新辅助治疗等,更能够帮助胰腺癌患者进行更加精准的手术,提高肿瘤的完全切除率,有效延长患者的术后生存。

  治疗肿瘤除了依靠精准医学时代的医疗进展,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也非常重要。胰腺癌也有相对固定的高危人群,如果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仍可尽早发现蛛丝马迹。比如年龄超过50岁的糖尿病患者就是最典型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初发糖尿病,经过一段时间药物治疗后,血糖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仍然持续升高的患者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进行CT等检查。除此之外,患有慢性胰腺炎、长期大量饮酒或吸烟、常接触化学毒物的人群也应定期排查胰腺癌发病风险。

上一篇:2020中国肿瘤健康管理大会在京召开 下一篇:没有了!